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評論
abru
劇本太弱了,感覺配不上這個電影其他的部門…
玩少
片名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然而其實是絕望的一天,看的非常壓抑。這部片子跟逆行人生簡直是同樣的題材的一個商業片版一個寫實版。
麻雀山
或許沒有徐崢吃相那麼難看,但流水帳一般的情節編排和糟糕的表演節奏讓人感覺十分業餘,本可以展開的矛盾全部匆匆掠過,故事的著眼點也很尷尬,“現實質感”不是靠膠片拍攝就能憑空出現的。不過吊詭的是,最近這兩部標榜寫實主義的影片都沒有真正站在絕大多數典型外賣騎手的立場上,反而不約而同地把主人公設置為遭遇中年危機的中產階級男性,或許它們真正試圖呼應的群體從來也不是底層勞工。
椎名伶檎
#Camerimage,可以說是近幾天來最好的一部,難得的視角、16mm的質感以及與社會議題之間千絲萬縷鋪陳出來的故事。
weathEr
排片太少,居然到今天還沒開分,怒打十分
王導夫人
這或許是描寫快遞行業的最好的電影了!不小心就臨時加場看了這麼好的一個電影啊,無論劇本人物和演繹都立住了! ! !現場表白了我的女神郭柯宇,她還是低調害羞的樣子,她是我電影的啟蒙!在她重返螢幕的同時,我也終於要重返我熱愛的職場了!第一次看宋寧演電影,導演很厲害讓演員得到了極致的表演!他以前不是演話劇的麼?演出了男人不易。編劇回答我問題時表示她父親就是律師,標籤化臉譜化的律師角色充斥了市場,而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國也有這樣好的良心律師!樸實,感動!但我還是覺得很魔幻!那就帶著女性互相鼓舞的力量,和共振,充滿希望,鼓足力量向前,向前!會帶家屬去二刷
Yit
亂糟糟的城市和亂糟糟的生活,疫情背景下不同階級的矛盾衝突。能尖銳地把這麼現實的問題擺上舞台導演勇氣可嘉。 明明還要排隊做核酸和出示健康碼,卻有那麼多人聚集在一起不戴口罩瘋狂地跳舞。詭譎的感覺溢出螢幕,諷刺效果拉滿了。 (這段的長鏡頭特別喜歡!) 麻繩專挑細處斷,似乎每個人從自己的視角都是受害者,而錯的是資本和環境。但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片子開始,說壓縮外送員配送時間的剛好是男主角… 片子高光偏紫,有點光怪陸離的味道。後來知道是底片拍的。大部分鏡頭都是中長焦,壓縮感也大大增加了城市給人的不安緊張感。 23年這部片沒能上映,在24年的siff重新看到了那段遊離在疫情下的人們。 每個人都不容易,致頑強生活的我們。
影君子
近年來難得的現實題材好電影 畫面看起來很舒服....
華盛頓櫻桃樹
就是有一個不錯的意識,在內容和技術上。但實際能力全然都沒達到自己的想法。故事有不錯的結構但沒寫好,尤其是對話再樸實點更切題。藝術表達上過於沉溺,情緒鏡頭太多太滿有些自戀。郭老師一個人秒所有,本片唯一值得誇讚的存在。還有比較好的是聲音設計,大量的環境音讓整個空間感更逼仄了。
FLYPIG
導演自己都沒拍明白的片子,第一次看到有回答不上觀眾問題的導演
DIANA
影像氾濫的“速度時代”,似乎唯有膠片的拍攝才會帶來一絲生氣。這不是誰的問題,這是這個系統出了問題:未來與價值觀。本片聚焦在戲劇性的劇情化故事,完成度很高,但在將世界變成了理解的敘事的同時,或些許不幸的遮蔽住了世界真實的捕捉,或許有的時候,記錄的片段更為有力。
蘇黎世的列車
充滿希望的一天,走出影廳卻只有深深的無力感,僅有的三個觀眾都發出了一聲長嘆。演算法是冰冷無情的、程序的設計者也只是這套規則裡績效優先鏈條的一環,本質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互聯網只是一種生產方式,解決不了分配不均的問題,末端被鞭子抽打的勞動力為了生存冒著生命危險埋頭前行,新業態新形式就業也是充滿諷刺。可能是囿於審查的緣故,後面無以為繼,也就注定了這部片子市場遇冷的命運。 【保利/¥24.9】
Lyrissn
連黑白版都有令人難熬的漫長感,有點刻意的演技,更適合在小銀幕呈現。
Alex Vermouth
電影不錯,前部瑣碎冗長但卻細碎真實,營造出了日常的生活氛圍,毫不懸浮。後部聚焦的問題浮出水面,外賣的供需矛盾以及第三方平台的視角都有部分展現…觀影過程中發現主創就坐在我的前排,映後談見到了很欣賞的女演員郭柯宇很開心!她在這部電影裡依舊演得很不錯,線下是位很害羞的女生還挺可愛的hhhh(btw,攝影也蠻有意思的)
進擊的麗麗
依托答辯
劉小黛
#資料館江南分館#前30分鐘可以說無聊難忍,但一場吵架戲把全片興奮點點燃。難得的講述外賣員和非人道獎懲機智的龍標電影。生活外帶騎手,技術專員,城市清潔,膠卷放映員,中年危機,女性責任,家庭教育,眾多元素集結。導演美術出身,劇本底色厚重,但還是少了一點人性的掙扎,每個人都太善良,比如那個炸死兒子的司機父親,公交車站白內障老者,不鬧事的受害者家屬,主動墊錢的肇事者夫人。比較成功的是男主角的塑造,他的多面性和迫於生活壓力的躁狂和反省,另外影片女性角色看著都很舒服,郭柯宇演技封神。底片拍攝看似本身沒有加分,是導演的一腔情懷。製片人說劇本過審很順利,因為很聰明避開了敏感點,也就降低了銳利度,但它還是值得推薦,只是最應該看它的人群不是我們這些觀眾。或許如果對身邊每個勞動者多一些寬容也是它帶來的社會價值。
發條辰
【-】實在是太亂了,就是那種現在新導演很喜歡做的刻意避開矛盾選擇拍攝「淡淡的生活」。但這片子顯然越來越不清晰,說是同期逆行人生的另一面,但是小到家中個人的中年危機大到社會的資源分配不公,肆無忌憚地宣洩自己的觀點卻不加梳理,自認為平淡的生活展示實則充滿了個人觀點️
[未註銷]
戲劇很生活,生活很戲劇。
Mockingbird
難得看到一部關注當代社會勝過湎於自我的當代中國電影處女作。大概因為導演自己已然人近中年,作品整體上顯示出同現實生活基本相契的成熟氣質。與法哈蒂《一次別離》的情節版面相似,本片同樣涉及兩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的衝突。不過坦白來說,由於種種原因,本片還是比法哈蒂溫和得多,後者刻畫的恰恰是一群誠然「全無希望」的角色。本片把最大的希望埋設在下一代身上:一邊是成績優異的學生,一邊是剛新生的嬰孩。為此,電影甚至不惜刻意做出這項對比:缺乏經濟資本的家庭孩子是數學競賽冠軍,富有經濟資本的家庭孩子數學只能考三十幾分。這種「希望-教育-下一代」的邏輯蠻具有國情特色,儘管可能不太符合社會學層面布爾迪厄所刻畫的那種「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經常性的正比關係。
Liz
深刻、冷靜、客觀、尖銳,非常有力、有態度的一部電影,可以說這是一部獻給當下所有中國人的真寫實電影。順便說一下,底片在大銀幕上的質感爆棚! !強烈推薦!
木頭羽毛
16mm的底片在這裡既無反思又無美感,充斥著不知道是今日說法還是公益廣告的塑膠質感。號稱寫實主義的文本設定不過是毫無波瀾地對日常的搬演,又為主角添加太多buff,好像「現實」也是可以被塑造出來的氣質。主創們選擇的標題可以是一種寄託,也可以看作憤青的口號,然而在結尾處以新生的抒情,一部試圖靠攏現實主義的電影卻完全忘記了自己手上的攝影機本可以作為控訴和提出可能性的武器,而不是白白地建造大戲台。 只有幾個地方看進去了,女人們的對話,廣場人聲鼎沸的聲音混錄,讓它短暫地想起了自己原來是一部電影。
練習生(已在讀
並不令人反感的中產切入點。底片封存了我們與疫情、口罩、核酸時代的距離,公共系統和演算法系統的「病症」正好以一明一暗兩條線索鋪展。外賣者以重傷或死亡在影片裡佔據沉重的身位,同時也永遠失去自我言說的機會,「新業態」從業者的側寫是否有更多可能?杭州的複雜性仍有待激發,喜歡那段醉生夢死的廣場狂歡,也喜歡最後對服務業者匆匆的凝視。整部影片真正試圖觸及的議題,似乎也以「匆匆凝視」之姿掠過了。或許導演創作的失焦映照出的是我們在「大環境」(劇中配音改成「國際環境」)中生活的失焦本身。
走,乘夜色去
開頭花了較多筆墨描寫中年危機,過於瑣碎、冗長,直至第三十分鐘才發生真正的激勵事件——危力撞倒同公司的外賣騎手,從而展開對兩個不同階層的家庭的生活變故的敘述。影片展現創作者的人文關懷,亦挖掘出人物向上向善的力量,但整體上是對現實生活的無差別搬演,缺乏藝術真實性和美學表現力。主題缺乏提煉、敘事方式缺乏設計。視聽方面,本片使用16mm底片拍攝,其畫面質感及影片調性的適配度不高,未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邪惡到底
不錯,更符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法哈蒂
倚風簾
特別現實題材的一部電影,外送員與平台設定的衝突也很能感同身受。但我就想問,讓40歲的女性B超發現懷孕這個方案收尾來表達重新開始生活,對女性來說這真是充滿希望的一天嗎?也許是反諷,誰知道呢。
AAA二流觀眾
包裝不如《逆行人生》精美,議題覆蓋面不如《逆行人生》廣闊,但表達訴求和直面議題進行輸出的意願比《逆行人生》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