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電影 電視劇 綜藝 動漫 18禁 紀錄片 陸劇短劇 排行
首頁 > 紀錄片 > 被占城市

被占城市 (2023)

  史蒂夫·麥奎因將執導二戰題材紀錄片[被占城市](TheOccupiedCity,暫譯)。該片改編自其妻子比安卡·斯提特所著《被占城市地圖集:阿姆斯特丹1940-1945》(AtlasofanoccupyCity.Amsterdam1940-1945)一書。該書帶領讀者在曾被佔領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揭開二戰的痕跡。

被占城市: 評論

曾令孜

NYFF61 中場休息溜了。歷史聽力訓練真的讓人坐如針氈…

呆龍電影

已經二刷了還有彩蛋

今夜雪糕

#76thCannes1#疫情lockdown期間的阿姆城市圖景、對二戰期間荷蘭猶太人處境冷靜克制的描述以及自己腦海中幾天前親歷這座城市的所見所感三者交織,構成了好奇妙的觀影體驗(雖然四個小時的平鋪直敘是誰都會累睡過去一下吧…)。先前對這位在映前最後一句搶過福茂話筒貼心指路廁所在哪的導演一無所知,但和他的鏡頭太有共鳴,好多都是自己相冊裡隨手記錄的同款升級版hh( ),同時再次生發出「拍紀錄片是人類為其歷史可以做的最偉大的事情「這樣的感慨。最後電車咣噹噹駛過大霧天的長鏡頭那裡不自覺流下淚來,彷彿看到人類作為一種共同體,一錯再錯又曲折前進地碾過歲月。另,不說別的,單是片頭片尾經久不息的掌聲,就是此次坎城之行最感動的事情。

在白日跳向空氣

或許steve也沒有完全預料到他過去幾年累積的素材和research會在10.7之後這麼的relevant(頻繁出現的Palestine flag在一部process和recall jewish genocide的電影裡緩慢地打開了mourning resistance一起前行的空間)另外從二戰到疫情到climate protest,立體回環的創傷Intermission 之後強度被build up或者audience的feeling/sensation被build up了,四個半小時的長度確實很艱難,就像無數列舉不完的site /building承載的ghost一樣,導演在interview裡面說他最開始剪輯了一個36小時的版本,我很想看

Eureka!

旅荷vlog,裡面居然能看到輪子宣傳? !

aRaRaR

是阿姆斯特丹被佔領(1940-45)的歷史,也是有關背叛、躲藏和移動的都市(建築)史;是lockdown的小歷史,更是當下的浮世錄。今年最喜歡的電影。

Se l‘amore

feel bad cuz I keep getting distracted

不存在的99人

電影版《奧茲維辛沒有新聞》

橘虞初夢__

#Cannes76 四小時冷靜客觀的旁白,現在和過去交織的城市畫像,1942,Jew,sex,一個又一個地點,一個又一個人物——all demolished.但是否4小時的平鋪直敘太過於冗長?但導演開場前貼心指示廁所,為這部冷色的紀錄片平添一分暖色。

穿越正午

視覺裡的當代城市影像與耳朵裡的歷史文本抽離而斷裂,但微妙的關聯透過感受存在,尤其是當畫面中間歇性出現政治衝突,同一空間在不同時間被權力occupied的不同方式,導演的意圖愈發顯現,連結變得客觀(也可以說是刻意)起來。好奇這部紀錄片生成的時間線,影像先行還是文字先行?文本概念是在何時出現的,疫情時或是巴以時?我感受到他在拍攝影像時是並無意圖的……雖然我開頭就昏睡,到末尾整個人都變疲軟,但還是非常喜歡攝影啦,喜歡看阿姆的年輕人捲煙,曬太陽,放音樂,戀愛,草叢尿尿,太鮮活可愛。以及,和xy講起這部時,她聯想到我們一起在阿那亞看過的陶輝《一個人物與七段素材》,更隨機和主觀的視-聽聯結方式。再以及,好羨慕戲院裡的紐約老頭老太們啊!我也希望老了之後能在午後散步到附近的戲院看一部新上映的四小時紀錄片。

FGS

Massively under edited. Nicely shot. Nothing new here. Could have been an audio book...

嘿Hailey

76th cannes 德布西。關於二戰的旁白,記錄於covid時期的畫面,很巧妙。但四小時真的有些太長了。

monkey1222

疫情和戰爭確實都是兩種 occupy, 這種類比在前兩小時還算有效。以及幽靈般的夜晚飛翔城市很美,像是用 cinema 給一座城市寫了一本2023年的歷史書,但真的太長了..... 和鐵西區比沒有編排感,就會像一個基於歷史空間的維基百科

faroe.

近期在院線看到最驚豔的一部。也是少有的關注於當代建成環境的紀錄電影,旁白敘述城市空間(有公共,有私人)在二戰期間的爭議(納粹與猶太住民)備忘、影像紀錄它們與新衝突、新時事的協調和應對。旁白是冷靜、精確、甚至殘忍,影像是靈動、細膩。觀眾被置於這個相隔八十年的長談中,接收時間兩端湧來的無數個人史,沒有確定的位置。

圓首的秘書

非常有趣的概念。雖然是以二戰猶太人大屠殺歷史切入的,但其實現代史只是一個“中點”,它連接起荷蘭的殖民主義黑奴販賣的近代史,也連接起荷蘭當代的人文景觀(主要是疫情期間) 。最終,三個歷史地層在黑人與猶太人結合生下的混血男孩加入猶太教的當下的影像裡疊化在一起,形成了「未來」:平等的、混合的,而非種族的、純淨的。

35mm膠片

兩個小時的時長也夠了。形式和一些運動鏡頭的拍攝很出彩,但太紀實了,實在沒必要四小時

Solala

二戰和疫情的穿插,圖集與旁白

莫失莫忘

#76th Cannes# 8/10 有趣。二戰佔領期間的史料與當下阿姆斯特丹的影像互為指涉,以不變的建築作為中點,連結起兩段時空。前段的疫情紀錄以全新的姿態呈現旁白中occupied city,提煉出具有當下意義的自反性。

穿越枕頭和銀河

對戰爭佔領和大瘟疫兩種「occupation」做並置的觀點有些存疑,法西斯戰爭並不生發在這個空間當中,也不遍布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疫情封鎖的力量也更是自上而下的。有時候過於執著在這種對照上反而削弱了影像潛在的更複雜的表意,畢竟拍得實在太好了

賽珍珠咬打火機

cineville 109 @EyeFilmmuseum 英語無字 看的英語配音版本,部分荷語內容有英字。旁白是nazi佔領時的歷史事實,畫面是當下的阿姆斯特丹,有些幾乎是前段時間親眼所見。四小時確實太長了,但竟然沒睡。 75min的夜景很美,110min有女同登記partner,200min前驚現某大法、後見船上Sinterklaas,260min elephant in the room. As long as it takes.

大口喝熱水

#20231206 @Eye Cinema1 4個多小時,我真是沒看過更長的了。

Cirrusy

多虧我過去四年都住在阿姆斯特丹 鏡頭裡的街景過於熟悉 甚至連鎖 抗議 遊行都算是親身經歷 像是有人替我寫了日記 不然四個小時怎麼也太長了 aside聽著好傷心好無力

amie我樂苦多

時長是魔法,四個半小時的體驗是必須。就像一個city tour,在城市的過去與現在之間穿梭、很有機的把那些快要被遺忘的故事呈現。 Demolished。有種無力感,但大概也是拍電影的意義,在一切消失之前,作為archive存在。

Jonathan

74/100

Kinyuan

@Cannes2023 觀感像遊歷四小時的露天猶太人紀念館,貫穿全片的旁白像每個地點掃碼收聽的語音講解。在這場漫長的聲畫實驗中,大屠殺的歷史和(後)新冠疫情的當下分踞旁白和畫面。畫外音將每個慣常的生活場景歷史地重述,時不時巧妙地呼應或註解畫面。日光之下,將近80年過去,人們還在因為不平等和其他社會問題上街。逐一講述每個受害者或抵抗者的故事無疑具有非凡意義,但觀眾如何能不在這比英語聽力還單調的旁白中——即使文本本身已強勢到無需語氣的矯飾——走神和犯困。那些講解緘默的片刻,恰恰才是讓我稍微能打起一些精神的部分。也許歸咎於這段歷史與我的距離,如果用同樣的手法講述我所居住的土地與它的歷史,我應該會更投入一些。

舌在足矣

美術館電影,半場退

Lecleg

74/100 4小時的阿姆斯特丹城市畫像,是當下與歷史的曖昧交融:精確到門牌號碼的建築物,承載多少淪陷往事?而群情激憤的人們,是否意識到歷史的幽靈持續盤旋在城市之上?麥奎因將攝影機指向不變之物,提醒觀眾某些事物的持續存在。選取的素材幾乎涵蓋方方面面,而視角的選取,從精妙的攝影和配樂中可見一斑,幾處運動鏡頭和蒙太奇都有大師風範。作為archive,長度自然不是問題;但作為電影,4小時的城市漫遊配上密度和深度都令人生畏的史料旁白,無疑削弱了議題表現的力度,也將真正值得銘記之物攔在了影像之外。

KID Y

幾乎是四個小時的歷史與城市lecture,被遺忘的罪惡往事與迫在眉睫的當下衝突在聲畫間交互,這會將我們領向怎樣的未來?麥奎因在最後拋出了一否一肯的答案,卻無法避免其過度寫意的鏡頭運動所帶來的美化現實傾向,也就欠缺了所需的力度。

好喝的椰奶倒掉

四小時不停歇的旁白讓我感覺自己在看BBC的科教紀錄片

基瑞爾

尋常的「今生」生活圖景,揭示著「往日」苦難血腥。明明很冷靜的旁白敘述,卻始終在四個多小時裡做著各種各樣的警醒與科普。整齊、精心設計的城市看似美化和粉飾了一切,卻又在各個角落都留下了各種形式的記載。它足夠沉浸,並且始終讓人享受著這種不同空間或重疊或平行所構建的對話帶來的巧妙;Christian Petzold在《過境》的嘗試,也好像在這裡被放大到了極致。雖然有重複之感,但完成後讓人想要更多。

400lux

76屆坎城#主要就是拍攝著一個地方現代的畫面然後畫外音講著過去的故事 攝影和音樂非常好 但四個小時的旁白未免有點太枯燥 睡過去好幾次 精神澇散…

白石春子

二戰歷史中陷落的阿姆斯特丹,還是疫情封鎖的阿姆斯特丹?紀錄片的光芒在於那些無人知曉的「後見之明」和富於想像的並置,以及這種並置之間被影像建構出來的綿長時空。映前McQueen最後搶回福懋的話筒認真告訴觀眾中場休息時可以去的周邊廁所的位置和個數,這觀察力和注意點可太紀錄片導演了。

被占城市: 相關推薦

最新英國紀錄片

被占城市: 詳細資料

  史蒂夫·麥奎因將執導二戰題材紀錄片[被占城市](TheOccupiedCity,暫譯)。該片改編自其妻子比安卡·斯提特所著《被占城市地圖集:阿姆斯特丹1940-1945》(AtlasofanoccupyCity.Amsterdam1940-1945)一書。該書帶領讀者在曾被佔領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揭開二戰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