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威爾遜的十萬個怎麼做: 評論
螞蟻沒問題
絕頂可愛,想法和眼光都特別有趣,好會觀察好有生活情趣啊,最後還連起來了,我最愛曼德拉效應那一集
Jin
Joe Pera Nathan Fielder 2020 年的寫實主義經典
Xavia
大詩中又有一絲寂寞,平中見奇,發人深省……滿滿的Nathan For You之geek感,還以為是Nathan Fielder惡作劇偽造了一個身份在說話,一查原來真有John Wilson此人。
重力泉零號土著
一部前所未有的傑作。再無人有John Wilson的觀察視角和"閒心",這大概是社恐的特質。大量素材和無比無比講究的剪輯才能造就如此看似漫不經心的偽vlog。不是誰都能偶遇狂刷地鐵卡的Cooper,和在鏡頭面前裸露下體大談包皮哲學的人,"可遇不可求"的背後不是幸運,而是日復一日的重複,和從厚厚一疊無聊日常裡提取、拼貼趣味的靈光。台詞和影像常常毫不相干又有神奇的連結,讓人驚嘆於他的想像從何而來。最後一集是我見過的最不刻意拔高、但又不著痕跡的"主題昇華"。太多紀錄片和vlog都是人被素材牽著走,而Wilson讓素材不再是原本的素材,卻又回到了素材最本真的樣子。這是看山仍是山的境界,大多數人還在第一階段。
晚不安
紐約漫遊者,或影像單口喜劇表演藝術家。因為絮語的體裁,所以作品和作者是高度同一的,Wilson很難在鏡頭前偽裝出一個人設,而觀眾愛死了他的那些奇特的聯想和微妙的尷尬——我們知道,他是謙遜的,善於在無聊日常裡發現有趣細節的,因而可以信任的。每個主題下盛裝的是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成年人的生活困惑,而他有刨根問底的精力和深入思考的毅力,於是每次昇華都是那麼自然,給予我們解決問題的全新角度。笑足了五集,然而在季終猝不及防地大哭了一場——新冠入侵、被迫隔離,時刻陷入失去的恐懼之中,所愛之人離我們愈發遙遠。願你我都能更勇敢,願善良的房東太太永遠健康。
小羊不亦樂乎
最搞笑的劇本來自於真實,例如《波拉特》;最高級的幽默莫過於諷刺,例如《pretend it’s a city》。本片兩個都做到了極致。一本正經搞笑,搞笑中透著些許喪,喪中又帶著某種哲理,配上nerdy宅男畫完音,直戳心靈。最後半集首尾呼應加昇華,從五星提到了六星。 Thank god,這種片真可遇不可求。
桃桃林林
約翰威爾森總是有他獨特的視角和幽默感,而且又很巧妙地呈現出來。而在開心了五集半之後,最後卻突然滑向傷感。
倪克斯
Nerdy weirdo白男的旁觀視角紀錄喜劇片和寫給紐約的情書。每一句話都能有一個對應的片段這是有多少素材啊…回味無窮,有跟High Maintenance一樣的energy,兩位主創估計能做好朋友吧。 (看出他跟我住的地方在同一neighborhood,不知道能不能撞見呢
fushia
John Wilson拍得太好了,是21世紀的浪蕩子,影像時代的漫步者。
crankyanny
可能就是我一直以來最想拍的那種美妙狗屁吧
oo!oo
目瞪口呆 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tv show
根斯巴克連續體
愛到跳樓,辭典型紀錄片,整合素材的能力簡直是未來機器人層次。人生沒有劇本卻如此情境喜劇! socially awkward nerd的遛彎總結,雖然你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純粹主義者了但你依然能感受到這份純粹快樂!最後一段call back太強,像是揉麵團一樣拉長成六個三十分鐘的深情凝視,爵士樂一樣零碎的漫步迎來舒緩的收尾 更愛紐約一點,我緊握他手說:you are so my SOULMATE,hiya NYC,empire state of mind
Jus
神一般的影像表達形式 so much more than vlog 會說故事的人太屌了
雞頭井。
應該是自媒體時代內容生產的最佳範例吧
羊皮糖
怎麼辦從看到紐約人對街頭遛豬見怪不怪那刻開始憧憬了,感覺是很適合怪人生活的地方。
DICKTAKER69
表面看似很喪,但其實充滿了奇怪的正能量?
陸小鳥
請認準「英美劇漫遊指南」的翻譯,不認準也沒辦法,因為只有我們翻譯了 。這是英美劇漫遊指南的首次翻譯,完全出自對本劇的喜愛,NEW字幕組網站有全6集,B站有其中4集(某2集不給過我們又不想打碼)(update:彎彎字幕組也翻譯啦!
RKO
禾桿冚珍珠